【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成果,生动讲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近期学校组织开展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经各二级党委推荐、专家评审,评选出特等奖3件,一等奖13件、二等奖23件、三等奖35件。教师工作部即日起在“师德典范”专栏刊发部分优秀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自2016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并来到青岛理工大学参加工作至今,已是第九个年头。从第一次进入国家教学名师的课堂听课学习,到首次自己独立上课、首次指导毕业设计,再到首个指导的硕士生毕业,每个阶段的都记录着我对钢结构专业教学的满满回忆,和从始至终对“为党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型专业人才”育人理念的坚持。
一、困境
由于博士研究课题与钢结构相关,入职青岛理工大学后,我便进入了钢结构教研团队并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教初期,我在教研室其他资深老师的帮助下,对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充分的梳理,怀着满腔的热血开启了首次独立上课体验。然而,经历了近三个学年的多轮次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后,我对钢结构课程教学逐渐失去了信心、热情和方向。因为钢结构建筑普遍在学生的认知中没有混凝土结构建筑常见,因此他们对钢结构相关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毕业设计选题都要尽量避开钢结构方向,生怕做了这“没用处”的课题浪费精力。
为了摒除学生对于钢结构建筑的偏见,激发其对钢结构课程学习的热情,我与钢结构教研团队的老师们多次改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不论是在课堂中强调钢结构在现代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理念中的绝对优势,还是大量介绍标志性的钢结构工程案例,依然收效甚微,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气氛仿佛进入“冰点”。就在团队教师都无奈叹息之时,团队带头人、国家教学名师王燕教授的建议为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破局
王燕教授提醒我们,教师在课程中介绍案例、强调优势,无论图片和视频多么精美丰富,于学生而言都仿佛空中楼阁般虚无缥缈,没有具象化的意义,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热情。她还介绍了自己在土木工程卓越班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丰富经验,建议我们带学生出去走走看看,让课堂变得生动、变得“落地”,还提醒我们坚持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理想信念。
我与钢结构教研团队的老师们深受启发,决定“离开三尺讲台,走进广厦万间”,因为真正的课堂应该像优质钢结构——既有理论计算的精确,更要有大地丈量的温度。此后,从校园里的钢结构实验室轻钢厂房结构,到风雨操场的钢结构雨蓬,再到教学楼与图书馆之间的钢结构连廊,以及大跨钢结构体育馆,我们带领学生从身边的钢结构开始,逐步将课本上的理论、公式、例题变成了实际钢结构建筑里的一根柱、一根梁、一组节点或一组桁架。同学们在这行走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原来钢结构建筑就在身边,原来钢结构的相关知识并非无用武之地,从而对钢结构课程的学习态度产生了极大地转变。
随着这种对于教学方法的逐步适应以及学生的正向反馈越来越多,我们不再满足于校园内钢结构建筑的实地学习,决定积极跟进“校企联建”的发展步伐,与钢结构设计及施工单位联动,要让课堂教学长出能扎进现实的“钢筋铁骨”。
当我与同学们站在青岛海天中心的施工现场之时,正在施工中的钢结构建筑给了我们全新的体会与震撼。当看到本地的标志性建筑采用的是钢结构体系,学生更加坚定了钢结构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意义。而现场正在吊装的钢构件、正在焊接的巨大箱型柱、正在施拧的高强螺栓,让课本上的钢结构设计施工知识更加具象,易于理解。
近三年来,我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发觉,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已逐渐“破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刻意避开“钢结构”相关设计题目,选择主动加入“钢结构建筑”方向的毕业设计小组。甚至,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主动寻找钢结构相关的职业,或继续从事钢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结语
三尺讲台与广厦万间,都是育人理想的具象。当已毕业的学生想我诉说自己正在建设的钢结构建筑或正在进行的钢结构创新课题,我仿佛看到图纸中的线条成为了大地的经纬,教材上的铅字化作了产业创新升级的血液。我已然明白,好的教育应当如优质钢材,既有承受时代重载的强度,又葆有创新向上的韧性。教师不该只做浇筑混凝土的模板,要成为激发材料晶粒生长的热处理师,在理论与实践中锤炼中国建造业的钢铁脊梁,锻造中国建筑行业的全新未来。
作者简介:
杨怡亭(1988年4月),女,汉族,山东龙口,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强度结构钢、钢材应变时效及其检测、钢结构节点”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山东省教研教改等教研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获批发明专利两项;参编《高速铁路跨线钢结构检测与评定规范》;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个人照片

校园钢连廊实地教学

青岛海天中心施工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