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典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师风 >> 师德典范 >> 正文

潜心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践行者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李忠晓  一等奖

时间:2025-05-16

【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成果,生动讲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近期学校组织开展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经各二级党委推荐、专家评审,评选出特等奖3件,一等奖13件、二等奖23件、三等奖35件。教师工作部即日起在“师德典范”专栏刊发部分优秀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创新创业教育是青岛理工大学一张特色名片。学校陆续获批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等,这是全体青岛理工人接续奋斗的结果。十余年来我积极推动思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尽了微薄之力。机车学院于2023、2024年连续在全国“挑战杯”大赛中获得3项金奖(特等奖)、1项银奖佳绩,实现了学校重大突破。

完善机制引领融合发展

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我担任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工作之初,在凝练总结学校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我第一时间完善了学校的“1115”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探索深化校企、校地、校校、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升级发展。

“1115”协同育人机制的内容包含:一个领导核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一条主线,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一个枢纽,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协同育人机制运转的工作枢纽;五大协同育人模块组,全面推动双创教育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增添了动力。

聚焦重点强化内涵建设

首先我注重理论教育和文化引领。组织专班加强基于OBE理念的通识必修课《创新创业基础》教材建设,优化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激发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构建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轴线,以“第一课堂教学着重启蒙意识思维”和“第二课堂实践着重提升能力素质”为双驱的“一轴双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创新创业大赛的文化引领作用,学生参赛比例由2017年的6%迅速提升到了2020年的35%,学校获评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

其次我重视大学生创业孵化。按照市场规律不断提升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水平,三年时间成功孵化21个注册企业走上社会。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以“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以“发挥学科优势培育科技创业团队”和“遵循市场规律孵化规范创业企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创业实践孵化模式创新。三年时间,新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17个,实现内外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笔耕不辍提升理论素养

从2009年开始,我参与了教育部《地方院校“六纵十横”体验式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研究学习,自此笔耕不辍,积极探索育人创新发展之路。

我陆续发表了《齐鲁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基于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形势下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等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其中《齐鲁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一文获得了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论文类优秀成果二等奖。2019年主编了《创新创业通识》教材1部,2022年出版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于社会价值引领的思创融合教育》专著1部。主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课题4项。2022年《“以赛促学、教赛融合、政产学研用”推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持之以恒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工作。2018年与海尔集团签订了《青岛理工大学与海尔创客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为本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全国优秀学生创客充分交流的学习平台。2020年与舟道教育(贵安新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上实践实训平台共享合作,弥补大学生实践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全景化满足大学生实践训练需求。

2021年5月,我履职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立足山东省“双高”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基础,大力推动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创新发展,团结学院班子成员齐心协力推动校企合作。2022年7月与潍柴集团签订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协议,目前已经毕业两届学生50余人,第三批28名学生临近毕业,学生在新的平台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实战能力。目前正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争取获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立足一线潜心乐育人才

自2015年开始,我立足课堂讲授《创新创业基础》和《创新创业实践》,累计授课学生超过1500人。我注重课程思政+时政新闻相结合,激发学生爱国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我构建了“广泛发动—精心选拔—全面培训—后勤保障—深入乡村—精准发力—评价总结—表彰推广—持续开展”工作模式,推动学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走在全省前列。自2018年至2021年,累计参加“红旅”活动的团队达到126个,超过2000人次参与活动,引导学生把实践写在祖国大地上,实现思创教育融合。

我热心指导学生先后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及以上项目4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6项、铜奖3项、青岛市三等奖2项,获得“挑战杯”专项赛全国金奖1项。指导的创业学生周风入选全国第三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样子”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获评山东省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我本人也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在双创教育战线上潜心育人是我的追求,更是立德树人的使命所在。


个人简介:

李忠晓,男,1970年6月出生,教授,现任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下一条:【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刘奕:以心育梦,共筑青年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