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成果,生动讲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近期学校组织开展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经各二级党委推荐、专家评审,评选出特等奖3件,一等奖13件、二等奖23件、三等奖35件。教师工作部即日起在“师德典范”专栏刊发部分优秀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十二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深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灵魂的灯塔。十二载春秋,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我在任何岗位上都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号召。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努力做到用仁爱之心为学生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用仁爱之光,点燃学生心中的星辰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现在是您的同志,一名中共党员啦!”开学伊始,一名同学带着一面锦旗突然出现在学生服务中心我的办公岗位前,激动地对我说。他的声音有些颤抖,却充满了自豪。我抬头望去,眼前熟悉的面庞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几年前的寒冬腊月……
当时一名学生因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严重导致手臂骨折,住院期间手术治疗前后花了近2万元。对于这个来自农村、家境困难的学生来说,这笔费用无疑是沉重的负担。更糟糕的是,他在使用大学生医保时遇到了困难,报销流程复杂,费用迟迟未能落实。
康复出院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学生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听完他的讲述,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无助和焦虑。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引,在困境中伸出援手。正是这份信念,让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倾力相助,帮助他走出眼前的困境。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频繁奔波于医保局、医院和保险公司之间,反复沟通协调。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在顺利使用大学生医保报销部分住院费用的基础上,又与保险公司数次谈判沟通成功为这名学生争取到了校方无过失保险的理赔金。最终,近2万余元的住院费用,学生仅自费不到200元。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这位同学时,他的眼眶湿润了。他的父亲特意打来电话,声音哽咽地说:“老师,真的太感谢您了!您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我说:“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和教师应该做的。”
几天后,这名学生再次来到我的办公室,郑重地向我表达了感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胸前的党徽上,随后坚定地对我说:“老师,我也想成为一名像您一样的共产党员。”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欣慰。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感谢,更是对党员身份的向往和对信仰的追求。
我转过神来,接过了锦旗并将他曾经凝视过的党徽郑重地交给他,对他说:“这枚党徽送给你,希望你能牢记今天的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接过党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而那面锦旗也被我挂在了办公桌旁。每当我看到它,都会想起那个寒冷的冬天,想起他坚定的目光,想起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时刻提醒我牢记自己的初心,铭记教育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的事业。
以仁爱之心,绘就教育的生命底色
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正如一位支教老师所说:“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我深知,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点燃学生的梦想,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价值。因此,我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中,用仁爱之心点亮学生未来前行的路。
在担任辅导员期间,我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许多学生的成长旅程,其中袁同学的故事令我尤为难忘。那年考研成绩公布后,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学院创联创新部部长的袁同学虽过了国家线,却与一志愿院校失之交臂,倍感失落的她主动找到我寻求帮助。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她的迷茫与不甘。我联想到她暑期“三下乡”前往偏远山区支教的经历,结合多年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经验,和她一起剖析现状,对她目前面临的境遇做了简单分析,和她考虑的很多问题不谋而合。一方面,我借助身边诸多考研成功调剂上岸的实例,帮她驱散“一志愿失败即全盘皆输”的阴霾,鼓励她积极参与考研调剂;另一方面,结合多年来我对袁同学的了解和她自身的经历与志向,我向她详细介绍了毕业生西部计划政策。从她发亮的眼神中,我看出了她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袁同学更好地做出选择,我建议她与家人、亲友沟通,并推送了之前参与西部计划的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方便她咨询。经过多次探讨,袁同学逐渐明确了前往西部的决心。然而,她的父母对孩子的安全和生活环境仍有所顾虑。为此,我主动与她的父母沟通,详细解释了西部计划的政策,并请一位在西部生活了一年的学长与他们交流,解答疑惑。最终,袁同学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毅然决定投身西部建设。
如今,袁同学在新疆某县委组织部办公室工作,为期两年的西部计划让她更加坚定了长期留在西部的决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为西部发展贡献力量,并愿意将她的经历分享给更多学弟学妹,鼓励他们投身祖国建设,无悔青春。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辅导员,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传道受业,更重要的是用仁爱之心去感染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新时代的教育工作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始终不变——那就是用爱去滋养学生的心灵,用行动去引领学生的成长。成为爱的使者,去播撒爱的种子,这正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持仁爱之炬,照亮理想的浩瀚长空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十二年的高校工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们用真诚守护学生的成长,用热情激发他们的潜能,用信念指引他们的未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追光而行,向光而生,成为光,散发光——这是我对教育的理解,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始终坚守初心,用仁爱之心去感染和影响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还是在学生迷茫时给予心理支持和价值引领,我都竭尽所能,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的初心与使命,诠释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我愿以微光点亮微光,以生命影响生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的路上,我既是追光者,追寻理想的光芒;也是燃灯者,点亮学生的心灵;更是传灯者,将希望与梦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心怀仁爱,勇于担当,我们一定能够共同托起美丽绚烂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
张心怡,女,1988年10月生人,现任青岛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学生服务中心主任,讲师职称。于2012年硕士毕业参加工作,在青岛滨海学院担任专任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2018年9月入职青岛理工大学,就职管理工程学院辅导员岗位3年;2021年8月调入学生工作处学生服务中心工作至今。
曾荣获“山东省民办高校第二届教学大赛一等奖”“山东省第二届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22、2024年山东省教育系统工会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020年青岛市工会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青岛西海岸新区“最美医保人”;2024年青岛理工大学“我来讲党课”一等奖;2024年度青岛理工大学师德师风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征文比赛一等奖;青岛理工大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19-2024年先后荣获青岛理工大学工会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青岛理工大学教职工演讲比赛二等奖;荣获青岛理工大学“最美家庭”,并推荐评选青岛市“最美家庭”。

图1:学生服务中心岗位照片,24小时接听学生服务热线,打造“85071910”特色品牌服务品牌

图2:学生服务中心工作照片,平均每学年现场服务学生15000余人次;解答服务热线电话咨询800余次,学生满意度100%

图3:坚持做有温度的教育服务,辅导员期间为给学生做心理咨询,就考研、就业问题与学生谈心谈话平均每学年200余次

图4:主讲“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党员身份永不忘”毕业生党员在校期间最后一次主题党课活动

图5:十二载杏坛耕耘育桃李,五届学子扬帆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