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成果,生动讲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近期学校组织开展了“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经各二级党委推荐、专家评审,评选出特等奖3件,一等奖13件、二等奖23件、三等奖35件。教师工作部即日起在“师德典范”专栏刊发部分优秀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青年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提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深刻领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涵,锤炼自己的师德师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潜心以德育人用心关爱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是促进师生和谐,保障学生在校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我牺牲了大量课间、周末休息时间,坚守学校,每学期与所带班级每位同学至少一对一面对面沟通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三年来,共计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时长达到130小时。在沟通交流中,我根据学段变化与同学们沟通学业规划、竞赛策略、职业成长规划、考研困惑等,及时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化解可能出现的学生间摩擦风险。
大一下学期,班里一位同学双脚骨折,听到消息,我放下手头的活,立即驱车带她前往医院,医院里的共享轮椅用完了,我就和另一个同学把她一起从停车场背到急诊室。恢复的过程漫长而艰辛,英语四级考试迫在眉睫,我看出了这位同学的焦虑,于是悄悄买了轮椅,告诉他是借来的。我安排了多位同学,负责在考试当天和我一起把她从宿舍抬到教学楼的五楼考场。两个月后,这位女生以高分通过了四级考试。2025年春天,我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突发疾病,我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对接大夫,详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鼓励学生积极治疗,学生平稳、有序的度过了焦灼的住院期,顺利返校学习。
畅通家校连接真心助力成长
从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天,我就积极建立家校沟通群,全天候解答家长对新生入学期间的各种疑惑。2022年9月,正值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了缓解家长对学生入校的焦虑,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与班内每位同学的家长进行了通话,讲解学校、专业情况,了解学生的性格。由于连续拨打40余个电话,手机曾一度被迫限制呼叫,在去运营商办理解除限制呼叫的时候,当营业员听到我是因为联系家长连续拨打而造成了停机,她十分激动的说道:“老师,我也是一名大学生的家长,虽然和您速不相识,但是,谢谢您对学生如此关注。老师的关爱,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这句话让我始终牢记在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尽管大学时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职业规划能力至关重要,但家长对学生关心和关注也是始终如一的。为此,在大一、大二学年结束时,我都组织召开了班级线上家长会,全面总结班级学生的成长情况,宣讲考研、就业、出国留学等相关政策。在每个暑假,我都驱车前往班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长,送去慰问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疏解学生成长的困惑。在家校合育的氛围中,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变的畅,更加了解了彼此对学生成长深深的期许。
站到舞台中央引航青春风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夯实他们的专业学习基础,也需要激发他们参与第二课堂创新实践的热情。三年来,我始终坚信优良学风是保证学生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关键。我带领学生创设了班级学术活动小组,全面负责班级的学术活动开展和学习氛围营造。班级学术活动小组开展了学生互助定向帮扶、期末线上线下流动自习室等活动,保证了班级在历次学期考试中取得佳绩。我所带的网新221班先后两次获评校级优良学风标兵班,1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4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名同学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10余名同学获得校级奖学金。
我还鼓励班级成立学术活动小组,系统梳理了适合网络与新媒体学生参与的各类学科竞赛。三年来,我辅导的学生先后获得全国演讲比赛金奖、山东省爱我国防演讲比赛一等奖、青岛市演讲比赛一等奖;所带的网新221班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奖共计72项。在学校广播操比赛筹备期间,我全力靠在学校,与同学们一同排练,最终网新221班获得学校广播操比赛一等奖。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我深知,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建设学生人人认可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思想上为凝聚班级共同体贡献力量。为此,我组织了班级春季和秋季表彰典礼,通过民主评议方式奖励在学期内各个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每月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月度闪光人物评选,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发现身边人的闪光点,并结合网新专业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撰写符合获奖人物特点的颁奖词。2023年,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网新221班班级口号、班级形象标识的评选和班歌征集工作,同学们民主投票选出的班级口号“镜头看山海,妙笔写未来”、自主设计的班级形象标识、自主作词作曲的班歌《勇气的行囊》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同学们自主拍摄了班歌MV。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录音、拍摄、制作和剪辑工作。该MV登上了学校官方抖音账号,引发热烈反响。对班级文化的系统建设,有效汇聚了班内学生的文化共识。
科研赋能实践贯通育人体系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连年担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凝练出了“科研赋能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助力专业成长”的特色育人模式。
围绕这一模式,结合自己主持的两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我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多项乡村健康传播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2024年暑假,我带领学生精心设计研究问卷,顶着烈日深入潍坊、临沂、烟台等地的农户田头,逐户发放问卷,共计回收问卷1600余份。小到问题设计,大到研究数据分析思维,我借助社会实践向同学们深入浅出讲解科研技能,让基础年级的同学通过社会实践深深践行把科研立足于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召唤。目前,依托科研赋能社会实践,我带领同学们共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多次发表依托暑期社会实践收集数据所开展的研究成果,两名大二年级的学生在国际会议上获评十佳论文奖,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了扎实开展人文社会领域科学研究的方法,也通过科研思维更好赋能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
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我特别重视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核心专业素养建构有机结合。围绕网络与新媒体等相关专业的学情特点,梳理出了采访、拍摄、编辑、写作、创意表达、讲述、传播七大核心技能,鼓励同学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提升相应技能。2024年暑假,我指导的社会实践团队参与拍摄的科研纪录片作品获得北京大学第二届健康传播国际影像邀请展最佳传播奖。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个人、集体的代表性成果,有效助力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助力了学科专业有序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党员教师,我将不断学习优秀教师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各级规章制度,深入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先进经验,践行“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青岛理工大学精神内涵,努力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笃行不怠,上下求索,勇创佳绩。
作者简介
高正瀚,男,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副主任、副教授,博士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高正瀚现任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演讲学会会员。主讲本科课程《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传媒英语》,研究生课程《新闻传播政策、法律与伦理》《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健康传播、媒介文化与社会、媒体与受众。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等科研项目,出版专著1部,发表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多篇;获全国演讲比赛金奖,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教师组三等奖,青岛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个人照

带领班级学生获得学校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

参加2023年学校师德师风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

带领学生进行专业采风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到北京大学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健康传播影像展领奖